日期:2015-12-14 点击: 关键词:IT服务外包
9月2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服务外包专题座谈会在杭州世贸君澜酒店嘉禾厅召开。会议以“中国IT服务外包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回顾了中国外包近10 年的历程,与会代表均积极发表了拓展服务外包领域和扩大合作方向的建设性意见。其中,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钟明博分享了对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现状的思考与见解。
以下为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钟明博的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现状的一点认识。
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服务外包行业,前面十年在发包方做白领,2000年秋天我回国创业,从四个人开始起步,到今天五六千人的队伍。应该说,15年创业历程中从来没有像这两年这样感觉到压力,感觉到紧迫感,也感觉到使命感。为什么呢?服务外包这15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带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是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高速发展的时候,坦率来讲,我们不是非常注重专业能力,更多靠成本优势,就是人口红利。今天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经济很难再现过去的那种高速发展了,必然带来的是对我们要求的 提高,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仅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来维持我们的竞争力,而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城市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丧失,已经和客户的这些发达国家接近了,这就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压力。
还有,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也使得满足客户需求所需要的单位成本大幅度降低。如果我们没有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一些创新的技术手段,我们的竞争力也会在下降。
第二点是法律环境也有了一些变化。应该说,十几年前我们去国际市场竞争,我们要拼命地解释,比如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最近几年这些方面不用担心了,但是《劳动法》客观上提高了外包行业整体成本,即使在我们支付的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也是在提升的。不管法律是怎么样的,但确确实实给企业带来压力了,我们必须要考虑。而且,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当90后成为我们这个行业主力员工的时候,我们发现过去十年延用的老一套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形势的发展了。前一段在外包年会理事会上,大家在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但是我们招人却很困难,人都去哪儿了?第二个问题是招来的人不认可企业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特别不认可加班,他的价值观、他的生活态度已经跟我们不一样了。所以不管好坏,都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你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去提高你自己的业务价值,
从我们行业本身来看,好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购买者、我们的市场,它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且市场需求方面国际市场虽然没有大的增长,但是我们感受到国内市场确实有一些爆发性的增长,这个可能和中国经济走到现在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状有关系。
服务外包我个人觉得它不是一个行业,它实际上是一种业务形态,是以IT技术为手段为所有行业提供服务的业务形态。我们所服务的这些行业它现在有转型升级的需求,必然带来我们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竞争力还没有提高到足够强的程度。所以我们今天的现状是需求大量的增加,利润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也就是说看起来很热闹,但是企业利润没有增长。
如何改变这个情况?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首先从供给来看,我们的员工供给来源主要是高校以及培训机构。供给总量并没有减少,但是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来看质量在下降,不一定是真的下降,我是说按照传统业务的管理方式来看质量在下降,这就促使我们必然要考虑如何改变我们自己。
另外,服务外包在今天已经分化成两类了,一类是传统的离岸开发,就是以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运维为代表的传统离岸ITO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认为这个业务正逐渐走向成熟期。成熟期的一个代表性现象,就是新的竞争者不多了,很少有新加入的了。替代者虎视眈眈,对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来说主要替代者就是印度。行业内部的公司数量也在减少,但是留下来的企业的规模和能力都在提高,我觉得这也不是坏事。业内很多公司老总觉得越来越难了,但实际上也存在这种可能:业内会形成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有了做大做强的空间,而且我们有可能集中优势资源,在一些市场上有所作为,比如说像日本这样的市场,中国企业有绝对性压倒优势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上有所作为。像华为,2014年在日本市场的体量已经跟微软一样了,虽然它不是单纯的IT服务,但是中国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强到一定程度的话,也许未来在日本IT市场最大的外资不是IBM,而是中国公司。如果我们集中优势资源去做,这是有可能做到的。这是一类传统的服务外包,传统的服务外包一定会走向成熟期。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新的变化,新的需求大量出现,我们还有另外一类企业,它做的服务外包模式已经突破了我们传统的定义,已经不是简单的ITO、BPO和KPO,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服务外包的内涵和外延。这时候会出现很多新的商业机会,从国内来看有很多新的加入者加入到了这个领域,我们的人员供给,很多大学毕业生其实也是流向了那些新的业务领域,其实那些业务领域目前还没有被定义为服务外包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服务外包业务体量还是在增加的。
所以我也建议行业的专家学者,我们应该再一次来研究服务外包的定义。服务外包行业的人都比较实在,不太会宣传自己,其实最早的跨境电商B2B就是我们做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下定义,我们没有把自己提升上来。我个人觉得,行业内的企业集团目前出现了非常大的分化,比如说文思走文思的路、软通走软通的路、网新走网新的路,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未来的选择变得多样了,不像过去那样所有的大公司集中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进行竞争,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未来的路越来越多,每一种选择可能都是正确的。
从行业协会这个角度,我们也非常愿意整理和总结我们业内的声音,我们向政府做一些政策上的建议。我觉得,建立一个公平的、规范的市场体系,可能会比一些税收方面的补贴更重要。过去的十年,坦率来讲政府在中国外包发展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倡导不可能有今天。但是今天的形势变了,我们可能要充分发挥行业自身的作用,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云烁IT服务,您身边的IT服务专家!
来源:互联网